中國史舉辦“學而思”研究生學術沙龍之“傳統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學術交流會
時間:2020-12-01 12:10:00 訪問量:
11月28日,我院中國史“學而思”研究生學術交流會于立言樓B106室成功舉行。本次學術交流會的主題為“傳統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邀請廖君湘教授、金身佳教授、徐紅教授、李惠康教授、周方高教授、歐陽萍副教授擔任點評嘉賓,中國史2019級研究生李芳方、綦經緯、餘雅雯、唐唯琳、陳鵬、杜萌提交了論文,中國史2020級全體研究生參加了本次交流會。
交流會由徐紅教授主持,六位研究生先後宣講自己的論文,與會老師随即進行精彩點評。李芳方《從呼延贊看宋初用人政策的演變》通過一位中層武将的經曆,探析宋初武将地位的變化以及趙宋王朝用人政策的轉變。綦經緯《從維穩戍邊職責使命來看兵團第四師行政中心的轉移》采用區域史的寫法,對于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四師的職能進行了闡述。餘雅雯《淺析北宋洛陽牡丹商品經濟》從北宋時期牡丹的種植和培育、牡丹貿易等方面探讨北宋牡丹商品化的過程和表現。唐唯琳《馬建忠的西方文明觀》選取既接受西方教育影響、又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馬建忠作為研究對象,談及其對西方法律、教育等方面的看法。陳鵬《晚清時期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醫學活動》選題新穎,論述了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和融合的時期,西方傳教士于中國從事的醫治病人、創建醫院和醫學學校等活動。杜萌《晚清海軍教育的缺憾及其啟示》以北洋水師學堂為例,探究晚清海軍教育在生源質量、教學理念、教學内容等方面的不足和影響。老師們的點評主要涉及四個方面:一是建議同學們多多關注學術界的相關研究現狀,二是注意相關概念的厘定,這對于學術論文的寫作意義重大,三是選題應該合适,一篇數千字的論文不宜選擇太大的議題,四是盡可能深度解讀、分析史料。中國史研究生學術交流會在師生交流、讨論的融洽氣氛中圓滿結束。
研究生學術交流會旨在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激發研究生學術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提升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能力,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
文/黃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