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

兩個偉大靈魂之間的對話—— “人文大家論壇”系列學術講座第189講

5月15日下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院教授,中國蘇轼研究會會長周裕锴教授應我院邀請于立言樓B4-1舉辦了以“蘇轼眼中的杜甫——兩個偉大靈魂之間的對話”為主題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我院王友勝教授主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衣若芬教授,我院李鴻淵、餘霞、何湘、張曉燕等老師以及部分16、17級文學專業本科學生和研究生到場聆聽了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周教授以“杜甫向蘇轼托夢”的小故事為引,說明了蘇轼把自己看作杜甫的知己,并由此引出蘇轼對杜甫的一系列評價。首先,蘇轼推崇杜甫“一飯未嘗忘君”的忠誠人格,他自己也因為一片忠心而被賜谥号“文忠”。其次,蘇轼的“自是契稷輩人口中語”表現了對杜甫遠大志向的肯定。在詩壇地位方面,蘇轼更是評杜甫為“巨筆屠龍手”,他認為杜甫的詩文格力天縱,有魏晉風流,但同時他也為杜甫“微官似馬曹”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周教授引用并詳細解讀了蘇轼的《次韻張安道讀杜詩》,為大家形象具體地講解了蘇轼對杜甫既欣賞又崇敬,同時帶着理解和同情的複雜情感。另外,他還從蘇轼的《續麗人行》等作品中為大家解讀了蘇轼對杜甫詩歌人生的調侃,“隻有真正的朋友才會放下禮節,互相調侃”,周教授認為,蘇轼不僅将杜甫看作詩壇大家,更是在精神層面将他當作自己的知己。

“一場講座,卻同時讓文壇兩位千年偉人走向了我們”,王友勝教授贊揚了周教授引經據典,客觀評價的學術精神,并對本次講座作了總結。講座最後,有同學就“蘇轼更推崇陶淵明還是杜甫”提出了疑問。周教授認為,蘇轼一生最推崇的文人還是陶淵明,但在不同的境遇中人總會有不同的偏好與價值取向,蘇轼對陶淵明的推崇與對杜甫的崇敬不構成沖突,同時文學研究應當全面,不能顧此失彼。周教授精彩的回答赢得了聽衆熱烈的掌聲,為本次講座落下了帷幕。

新聞鍊接

周裕锴,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兼任蘇轼學會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代表著作有《中國禅宗與詩歌》《宋代文學通論》《文字禅與宋代詩學》《禅宗語言》《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總案》《法眼與詩心》《語言的張力》《夢幻與真如》等,為《蘇轼全集校注》的主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