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

人文大家講壇第225講——玉魂:中國古代玉器文化

ea7bd0714bce454e9b10ece74d65de80.png

7c8ccc643fd04fc5bbbd895ef612dd71.png

5e017d2e25fc4e6fa60263e13939e36a.png

7f52378ec8de4de9bbd1a1c0a93ef3c2.png

12月3日下午, “人文大家講壇”第225期講座在立言樓B4-1報告廳開講。講座主題《玉魂:中國古代玉器文化》,主講嘉賓為湖南省博物館二級研究館員、湖南大學客座教授、文化部優秀專家、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教授。周方高教授及曆史專業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到場聆聽。


在持續兩個半小時的講座過程中,喻教授結合曆年考古發現及個人長期對玉器研究、鑒定的心得,系統呈現了中國玉器文化形成曆史、研究範疇、傳統玉文化價值意義等知識構合框架。随着玉器的大量發掘及人們對玉器的認識、理解的不斷深化,玉器逐漸演化出越來越多的文化功能。在辨明“玉”、“玉器”概念基礎上,喻教授重點闡釋了玉器的多重文化内涵,歸納為具體九個方面,生産工具、以玉祀神之祭器、佩玉裝飾品、權力和等級的标志、殓葬之葬玉習俗、祥瑞之物、德行操守的象征、美好事物的代名詞以及延年益壽之藥物。随後,她又強調上述内涵雖然大都為世人所認可,是人類理想和想象的産物,如果從古文字和古文獻的記載來看,還遠不隻如此,玉文化豐富的内涵還有待人們進一步去挖掘、剖析。玉器研究、鑒賞、辨僞和收藏相輔相成,是一種高雅的、學術氣氛濃厚的文化活動,正是這種活動的經久不衰,将我國的玉器研究、玉文化推向日趨高級的階段。


由她策劃的中國古代玉器文化 展,近期将在長沙博物館開放,喻教授歡迎同學們零距離一睹部分代表性玉器文物的風采。


講座最後環節,主持人廖君湘教授代表2003网站太阳集团感謝喻燕姣教授的精彩講授,表示由此受到兩點啟發:中國人對玉的青睐與厚愛,源自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之滋養。講座讓我們不僅知其緣,還能夠進一步知其所以緣。有八千多年曆史的玉文化乃中華民族獨樹一幟的特色文化,是東方文明的象征;儒家以玉之自然屬性比附其道德追求,深刻影響到中國古代政治、禮儀、宗教、風俗、審美意識諸方面,連綿至今日,仍然可以作為構建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文化基因之一端。


[新聞鍊接]

喻燕姣湖南省博物館二級研究館員湖南大學客座教授文化部優秀專家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主要從事馬王堆漢墓文物古代玉器金銀器研究及陳列展覽策劃出版湖湘出土玉器研究等專著9種文物》、《文化研究等刊物發表研究論文80餘篇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主持策劃參與陳列展覽100多項鑒定玉石金銀器文物萬餘件


/李敏 王紫雲

/王錦鵬 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