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

“人文大家論壇168講”—— 竹林七賢的生命情調

 
 

 

 

 
  914日晚,我院邀請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曾春海于立言樓B4-1舉行以“竹林七賢的生命情調”為主題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張晚林教授主持,顔中軍、朱學恩、陳芷烨、王霞等老師以及16級哲學、17級思想政治教育1班、3班學生到場聆聽。

 

講座伊始,曾春海教授向大家詳細地介紹了竹林七賢的曆史遭遇,以便大家對竹林七賢有着進一步的了解,“兩漢魏晉的儒家倫理由孟子的‘由仁義行’轉化至荀、韓的‘行仁義’,而司馬氏的獨裁,知識分子失去思想行為的自由,他們尋求如何開脫,因而走向了莊子曠達之風。”同時,他解釋了“竹林七賢”一名的來曆以及兩次的“竹林之遊”,東晉的戴逵有《竹林七賢論》一書,影響很大,“竹林七賢”一詞也随之廣泛地流傳。

 

之後,曾春海教授分别講述“竹林七賢”,即阮籍、阮鹹、王戎、劉伶、山濤、向秀和嵇康的故事。“天地一逸氣”的浪漫文人阮籍,天生傲骨,在“閉門視書”的文化生活上,或“登山臨水”的親臨大自然懷抱上,皆能一往情深至渾然忘我的莊子物我兩忘之化境。留下千古傳頌《酒德頌》的劉伶,他的齊生死、放浪形骸,不執人意地與天地萬物混融為一之韻味頗契莊子齊物、逍遙之旨。

 

窗外夜已深,會議室内燈火通明,學生們用熱情的掌聲結束了此次講座。


【新聞鍊接】:

曾春海,男,台灣著名學者,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輔仁大學哲學博士,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主任。中國哲學史研究專家,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博士後研究。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中國哲學學會常任理事。發表《易經哲學原理》、《兩漢魏晉哲學史》、《儒家的淑世哲學》、《朱熹易學析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