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

閩語曆史層次的多面性考察——“人文大家論壇”系列學術講座第164講

 



   
    6
5日下午,台灣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吳瑞文研究員受邀于立言樓B4-1教室舉辦以“閩語曆史層次的多面性考察”為主題的講座。本次講座由李康澄教授主持,我院徐前師教授,顔紅菊教授,尹戴忠教授,丁志叢教授,曾春蓉教授,秦鳳鶴博士等出席講座,17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同學到場聆聽。

 

    講座中,吳瑞文教授從漢語方言中的層次問題,閩語的音韻層次和時代問題,音韻層次和語法成分的關系以及漢語方言層次研究的多方面意義四個方面展開。“我們認為,閩語是漢語方言的一支,建立閩語及漢語音韻史之間的關系乃是必須從事的工作之一。”他首先從閩南語、閩北語、閩東語三個派系出發,列舉出一些字在不同的地區的豪韻和肴韻發音的不同,進而對閩語中的豪韻和肴韻進行分析。

 

    随後,吳瑞文教授講述了有關原始閩語中效攝洪音字的音韻層次和時代問題。“特效洪音字在各閩語方言中分别有兩個屬于白話音的音韻層次,”就這一觀點,他從豪韻和肴韻的兩個音韻層次,以“臊”、“樵”等字為例論進行論證。并探讨了有關音韻層次和語法成分的關系。最後他總結了漢語方言層次研究的多方面意義,認為語言層次的研究同時具有音韻、詞彙及語法三種方面的意義,十分具有研究價值。

 

    在提問環節中,吳瑞文教授對到場師生提出的“語音相近、語義相通是不是就可以判定為同音字”、“現代閩語和古代閩語有什麼區别”等問題做出了解答。李康澄教授對此次講座做出内容總結,講座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新聞鍊接】:

    吳瑞文,台灣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漢語曆史音韻學和漢語方言曆史語法等方面的研究。2010年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11-2016連續獲台灣特殊優秀人才措施獎勵;2013年獲首屆李方桂青年學者獎;2015年獲台灣第十七屆聲韻學會優秀青年學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