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大家講壇第138講--中西閩方言文獻的挖掘與研究
時間:2017-06-21 12:00:00 訪問量:




6月21日上午,福建師範大學馬重奇教授受邀來我校,為我院師生帶來一場題為《中西閩方言文獻的挖掘與研究》的講座。講座在文科樓B棟4-1教室舉行,語言系徐前師教授、尹戴忠教授、李康澄副教授、曾春蓉副教授、秦鳳鶴老師及語言系15級、16級學生到場聆聽講座。此次講座由徐前師教授主持。
馬重奇教授主要就分為閩方言西文文獻産生的時代背景、閩方言韻書與西文研究文獻的挖掘、中西閩方言文獻的研究方法與思路這三個部分展開論述,馬重奇教授以回顧曆史的方式交待了閩方言西文文獻産生的時代背景,從明代開始,天主教教士就開始取道東南亞進入福建。由于福建民衆看不懂《聖經》,外國傳教士便認真研究閩方言,編纂出福建各地方言的字典、辭書及研究著作供教士們學習。馬重奇教授随之列舉了大量福建各地方言韻書與西文福州方言研究著作,如福安方言韻書、閩南方言韻書、廈門方言字典辭書、閩南方言分支中的潮汕方言韻書等。馬重奇教授列舉語料之豐令在場老師也不由為之稱奇,這些豐富的文獻除去在全國各圖書館中找到外,還有許多是由馬重奇教授在民間發現并重金購來。對于這些數量巨量的文獻,馬重奇教授分享了他的研究方法與思路。他常用的研究方法,除内部比證法,即關于内部尋找證據與從文本中尋找特殊韻部進行研究外,還有同期音韻數據比較法與曆史比較法,他通過大量舉例說明這些研究方法使場上師生對其分析方法有了具體的了解。
徐前師教授對講座進行了總結,并感謝馬重奇教授的到來。徐前師教授借此機會請馬重奇教授對福建方言中的入聲字發聲舉例,加深了語言系學生對入聲字的理解。在提問環節中,馬重奇教授對現場曾春蓉等教授提出的關于分辨西方文獻準确性的問題做出了詳細回答。講座後,到場教師與馬重奇教授合影留念。
【新聞鍊接】
馬重奇,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委,福建省優秀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