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

“人文大家論壇”系列學術講座第194講 ——宋代的驿傳制度與官私文書傳遞

111.jpg

9fc2d19b462b4a2a914efd58fe509447.jpg

06522a8abb6f45d69b64e9be18f0a875.jpg

c66e139368f9453088fce5ab00c9b56a.jpg

924日下午,“人文大家論壇”系列學術講座第194講在立言樓B4-1順利舉行。中山大學曆史系曹家齊教授應邀來我院作《宋代的驿傳制度與官私文書傳遞》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周方高教授主持,我院徐紅教授、文學系餘霞博士以及171819級曆史專業部分同學和研究生到場聆聽。

曹教授在正式開講之前,介紹了其近些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以及宋史學界的研究動态。從介紹中可以看出,曹教授近些年在宋代交通史研究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相繼出版了《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宋代的交通與政治》等專著,而這一研究方向也是近年宋史學界的研究熱點。關于宋史學界研究動态的介紹,他表示,宋史學界目前的政治史研究正在向“新政治史”研究轉變,這一研究趨勢主要表現在對小人物的研究、對曆史事件的多視角挖掘、政治制度與執行的區别等方面。

接着,曹教授從文書傳遞機構的變化、宋代文書傳遞的等級與方式、宋代中央與地方文書傳遞程序、南宋對郵傳的更張、信息溝通視角下的宋代政治與軍事問題舉例等五個方面來講述這一專題。曹家齊教授認為:在傳遞機構上,經曆了由唐初傳驿合一到唐末傳驿分離的轉變,至宋出現了館驿和遞鋪,且驿券的作用也發生了變化;在文書傳遞等級上,宋代共分為步遞、馬遞、急腳遞三種,其中尤以金字牌遞最為迅速,且宋代規定可以私信入遞;在傳遞程序上,從中央到地方有着一套嚴格的制度,從封裝、入遞到時限,層層把關;在郵傳制度上,由于南渡時郵傳機構遭到破壞,導緻南宋在軍事上處處受制于金,故另設斥堠鋪、擺鋪用以文書傳遞;從信息溝通的視角來看,以金字牌遞出現為例,講述了其在宋代政治與軍事中的作用。

在講座過程中,就同學所提出的“私人文書在附遞過程中,如收信人的位置發生變化,所附遞文書如何處理”的問題,曹家齊教授作出回答。他表示,這種現象在其研究的過程中時有出現,但目前還沒發現有明文記載其具體的處理方式。按照其研究推斷來看,當是私人文書到達收信人之前的位置後,再由相關人員将文書附遞到其最新位置。而後,周方高教授對本次講座做了總結,他表示:“曹教授用極其生動的語言讓我們了解了宋代文書傳遞機構的變化、文書傳遞的等級和其與宋代政治、軍事之間的聯系,為我從事史學研究的提供了一個新視角”。最後,講座在同學們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新聞鍊接:

    曹家齊,中山大學曆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南宋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等職;主要緻力于宋遼金曆史與文獻、中國古代交通史研究,已出版《宋代的交通與政治》《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北宋名臣——餘靖》等著作9部;發表《宋代書判拔萃科考》《趙宋當朝盛世說之造就及其影響》《宋朝皇帝與朝臣的信息博弈》《蘇轼進士科名次甲第考釋——兼談宋代進士甲乙丙科問題》等學術論文90餘篇;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宋代交通史”、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7-16世紀中國南部邊疆與海洋經略研究”等課題多項;研究成果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鄧廣銘學術獎勵基金二等獎等多項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