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

“人文大家論壇”系列學術講座第220講——從接受史視野重新理解白居易

3583633c27fc43dca6444b8ee09e1b1b.png

abc622bb2bda4e32a0ffde618ba17b00.png

e76023f4121d4aadbccfdf18843fd21c.png

624日晚,“人文大家論壇”系列講座第220講于立言樓B4-1室開講。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白居易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蘇轼研究學會副會長陳才智教授莅臨我院,以“從接受史視野重新理解白居易--以放翁氣象與醉吟詩風為例”為主題分享相關學術知識。講座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社科聯副主席王友勝教授主持,我院吳廣平教授、張晚林教授、魯茜副教授以及19級、20級各專業部分學生代表到場聽講。


講座伊始,陳才智依次介紹唐代詩人白居易和宋代詩人陸遊,并結合相關例子論争說明這兩位詩人都屬于樂天派的代表詩人。随後,他詳細介紹兩位詩人的任職經曆與代表作品,并且闡釋他們的生活經曆、任職經曆對其各自的文學風格所産生的極大影響。


陳才智提出“為什麼白居易能夠被尊為廣大教化主?”及“如何在接受史視野下重新理解白居易?”兩個問題,并通過解答問題的形式向同學們介紹白居易和陸遊樂天知命的人格範式。他談到白居易能夠被尊為廣大教化主的六大原因,即精勵刻苦、早慧、文學活動的持續時間長、追求通俗風格、有意識地把自己的作品整理後封分藏多處、善于團結并引領同道。同時,他強調樂天知命的人格範式的三要素——正确對待自己、正确對待他人、正确對待進退得失。


講座接近尾聲,同學們積極向陳才智提出自己的疑惑。針對“白居易的作品大多以現實主義風格為主,卻又評價他為樂天派的詩人,這是否矛盾”的問題,陳才智表示,文學創作不分邊界,現實主義風格與樂天派并不矛盾,它們都是文學創作的良好形式。會後,在場老師及部分學生與陳才智合影留念。


/盧友夢 王紫雲

/盧友夢


【新聞鍊接】

陳才智,男,1971年生,中國遼甯沈陽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白居易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蘇轼研究學會副會長。2000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專著《元白詩派研究》,20075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20121127日獲得第六屆“胡繩青年學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