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

“人文大家論壇”系列學術講座第223講——《明人别集叢編》編纂之緣起及相關問題

2627a3aee2dc40bc8340db66f963dbc7.png

8d21e0a8b0a442bebb42895f93c5a1c5.png

bc67eda878a0481587b38b4861a20035.png

629日上午十點,受我院邀請,複旦大學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利華在立言樓B4-1室,作題為“《明人别集叢編》編纂之緣起及相關問題”的學術講座2003网站太阳集团魯茜副教授、胡志明副教授及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漢語言文學專業部分學生到場聽講講座由我院王友勝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鄭利華教授介紹了《明人别叢編》的編纂計劃。該編主要選取明代不同時期特别在文學乃至曆史和哲學等領域較有代表性、尤其在上述領域有着獨特業績或顯著影響而鮮受學人充分關注或重視的文人之詩文别集,通過精選底本和校本、精嚴标點和校勘,為學界提供一套較為完善的明人詩文别集整理本。接着他指出《叢編》編纂的緣起,表示明代的文獻是近世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出現了一批卷秩龐大的著作,由此構成一筆蔚為可觀的文化思想之資産。


他同時指出,作為古籍整理兩種重要的形式,影印整理和點校整理擔負不同的功能,後者屬于一種深度整理,工作的難度和強度更大,較之明集影印整理在種類數量上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現狀,系統性的明集點校整理則相對滞後,而這部《叢編》編纂工作的開展,在相當程度上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談到《叢編的主要特色,鄭利華教授将其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選目要求具有較為廣泛的覆蓋面,以體現文獻整理種類較強的系統性,并重點選取一批前人未曾點校整理的明人别集,其目的是彌補明集整理上存在的空阙。二是針對若幹種已有整理本問世的明人别集進行重新整理,因為前人整理本的情況比較複雜,有的整理質量相對較高,也有的則仍存在很大的修正和補阙的空間,故從糾補阙失、後出轉精的角度來說,有選擇性地進行重新整理又是十分必要的。而重新整理并不意味着重複整理,它的價值意義更多指向優于前人整理成果的超越性,要達到這一目标,整理者需付出更多的心力。


最後,王友勝教授作總結發言。他認為,古籍整理是一項非常艱苦而枯燥的工作,要真正做好這項工作,學者應具備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不畏艱辛,甘于寂寞。他同時期待《叢編》的編纂能夠順利開展,圓滿完成。


【新聞鍊接】

鄭利華複旦大學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複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學術專長為元明清文學、明代文獻整理與研究。主持和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明代詩學思想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王世貞全集》整理與研究。主要著作:《前後七子研究》、《明代中期文學演進與城市形态》、《王世貞年譜》、《王世貞研究》、《王世貞全集·弇山堂别集》(合作主編)等。


/羅妍 王紫雲

/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