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

湘江高端學術論壇暨“人文大家論壇”系列學術講座第245講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道新應邀來我院講學:電影如何電影地觀看

5月14日上午,湘江高端學術論壇暨“人文大家論壇”系列學術講座第245講于立言樓B4-1室開講,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李道新教授應邀作“電影如何電影地觀看”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我院副院長袁星潔教授主持,漢語言文學專業部分老師、學生到場參與學習。



本次講座主要圍繞“當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銀幕的在場和生命的莊嚴”“電影觀看的模式轉換與不斷消失的靈韻”三個方面進行講解。


講座中,李道新教授以電影《勞工之愛情》黑白改彩色為例子,從色彩和聲音層面進行思考,表示要有反思和批判的觀念,重視版本的原初性,正确看電影,把握電影觀看的要義。他進而提到“電影觀看的原初情境與日常儀式的發生”,提出電影的觀看與文學、音樂的欣賞不同,并強調真正的電影除了一般的故事叙述層面和情緒外露以外,還有光影、畫面鏡頭、發電機的電流、放映機的運轉以及“銀幕”設置等。李道新教授強調要将自身融入觀影的過程,與電影對話,從而真正獲得這種藝術與媒介。


談到電影的興衰時,李道新教授表示:“在短視頻盛行和流媒體主宰的時代下,人們仍然需要電影,電影仍然需要銀幕”,呼籲同學們去到電影院聚焦注意力于銀幕電影,凝視、聆聽和感受電影作品,将電影做為生命的一部分。李道新教授在講述的過程中常常以自己的人生經曆為例,結合時代特性,向同學們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其具有哲理性的語言平實有深度,卻常常不失風趣幽默。



提問環節中,李道新教授對于同學們提出的“虛拟觀影的崛起對于銀幕電影的沖擊”“對微電影的看法”以及“互動型電影等類型更具儀式感”等問題有獨到而精辟的見解,多角度分析,多實例論證,層層遞進,邏輯嚴密。



最後,劉郁琪教授對此次講座進行了總結發言。他表示,李道新教授的講座觀點獨特、内容豐富、語言有趣,讓同學們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看電影”,見識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大家”,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名師”。


文/張佳慧

圖/單意博


【新聞鍊接】

李道新,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曾任日本東京大學特任教授,在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及美國等國家20多所大學訪問講學。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博物館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電影局審查委員會委員、“五個一工程獎”評委、中國電影華表獎評委、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理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等,在《文藝研究》《電影藝術》《當代電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近300篇;出版學術著作與詩文論集14種,曾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等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