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

“人文大家論壇”系列學術講座第228講 等義詞借用的庫藏效應:從“提子-葡萄”說起

e8347bfe2b9c41e09b7a8912592f0452.png


8789ce83c24a4834a810de77a5510b9e.jpg


189d99b03aad438bb1373bd2a638e487.png


ce7f20e52cb44b81bf1f810845625bad.png


2238829a779748668a781d94113413ca.png

6月7日晚,“人文大家論壇”系列學術講座第228講于立言樓B4-1室舉行。深圳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語文》原主編劉丹青教授應邀做題為“等義詞借用的庫藏效應:從‘提子-葡萄’說起”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顔紅菊教授主持,2003网站太阳集团漢語言文學專業師生到場聆聽。


劉丹青從其本人實際經曆入手,引發大家對“提子和葡萄在廣東同義,而在北京則不然”這一語言現象的思考,從而自然引入“詞語借用”這一語言概念。他指出,借詞往往是文化傳播的伴生物,而這種借入的前提正是“其名所指之物為借入方原本所無,名随物進,新名表新物”。他根據廣州話和普通話的實際應用情況,結合相關資料,具體闡述“提子”的詞義與其詞義演變過程,進而指出“‘葡萄’形成了廣、狹兩義,而‘提子’隻有狹義解讀”這一語言現象是等義詞借用的語義後果。他也對“提子”進入普通話進行現象分析,“提子”在改革開放早期的特殊社會背景下北上傳播,随着新的文化要素進入普通話,雖然它的借入是對粵語“提子”的誤解,但依舊符合借詞中詞随物進的基本規律。


随後,劉丹青以四組水果為例,結合網購平台借詞表現,詳細解釋等義水果詞借入的藏庫效應。他認為,不管是何種借入,都是社會文化因素和語言庫藏結構的内部作用力所起的作用,而我們需要根據詞彙系統的非單調性即避免等義原則,讓借詞物盡其用。他強調:“詞彙範疇的粗細,并不完全由文化要素的豐約和認知程度決定,語言庫藏結構對語意範疇有很大的反作用。”


在師生自由提問環節,劉丹青以專業且幽默的語言回答了“香菜與芫荽是否有借用關系”、“庫藏類型學的視角下語言類型的形式與意義的關系”和“從動态角度分析詞彙分化的條件與意義”等問題。在解釋分化問題時,他表示詞彙分化必須同時具備實體條件和語言條件,這是在漫長的曆史中文化與詞語更疊的結果。


顔紅菊對本次講座進行總結道:“劉丹青教授研究成果卓著,在學界享有盛譽,貢獻了許多新理論、新方法、新觀念,語言庫藏類型學就是其中之一。語言庫藏類型學是劉丹青教授倡設的語言類型學的一個分支,今天的講座從具體的詞彙現象到普遍規律再到類型學意義,見微知著,展現了語言庫藏類型學在詞彙層面的解釋力。”


/朱鄲妮 龔珏

/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