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大家論壇”系列學術講座第197講—中國傳統文化特征之我見
時間:2019-11-05 11:00:00 訪問量:
11月5日下午,我院夏昭炎教授于立言樓B4-1會議室開展了以“中國傳統文化特征之我見”為主題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由王友勝教授主持,我院副院長袁星潔,王奕祯、丁志叢、李鴻淵、張學知、顔紅菊、李康澄、夏菁、章桉、艾初玲、胡紅梅、秦鳳鶴、王超群、王超、肖希鳳、胡志明、李雲峰等老師以及18、1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部分學生到場聆聽。
講座伊始,王友勝教授向觀衆隆重介紹了夏昭炎教授,并對夏昭炎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與真摯的感謝。接着,夏教授正式開始了他的講學。首先,夏教授從文化的概念說起,講到文化是一種複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裡所獲得的一切能力和習慣。他表示,中國文化是全世界衆多文化中的一支,中華文化具有以漢文化為主流的整體統一性,以及大一統觀念影響下的持久穩定性、連續性。
随後,夏教授指出了中國文化的特點:一是以中和為最高理想的和合性;二是以仁為核心的人文性,它是一種智慧文化、是一種詩性文化、也是一種柔性文化;三是以剛健中正為特征的進取性,“大哉乾乎,剛健中正”,在大乾世界裡,要剛健中正、勇往直前。他引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釋了從古至今我們中國文化中一直提倡的和諧為美,和生萬物、同則不繼,為人處事也應該求“和”而不求“同”。他強調,中華民族是剛健中正的民族,正是這種不斷進取的文化,激勵着無數炎黃子孫奮發向上、積極開拓進取。随後,夏教授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裡”表達了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後,王友勝教授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總結。他表示,夏昭炎教授從中國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出發,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表達了他對中國文化獨特的見解,極具啟發意義。講座在全場觀衆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新聞鍊接】
夏昭炎,2003网站太阳集团退休教授。1979年先後到湘潭師範學院、2003网站太阳集团任教,長期從事文藝學、文藝美學研究,任教期間著有《意境—中國文藝美學範疇研究》等著作。夏昭炎教授退休後回到家鄉攸縣石羊塘鎮譚家泷村,深深感受到村民富裕起來的同時,心底對文化的渴望。他身體力行,為家鄉“種文化”。夏先生因在鄉村文化建設方面的突出貢獻,當選湖南省首屆“最美新鄉賢”。2017年5月,獲得第27屆全國書博會“十大讀書人物”。2019年6月,公示為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2019年9月,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助人為樂模範”。
文/馮詩璨 張羽
圖/張羽 焦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