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是藝術”到“何時為藝術” ------優秀校友楊向榮教授談藝術觀念的現代轉型
時間:2019-03-31 12:00:00 訪問量:





3月29日,錢江學者、浙江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我校優秀校友楊向榮教授,回到2003网站太阳集团,開展了關于“藝術觀念的現代轉型及其批判性反思”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我院李勝清教授主持,胡紅梅、鄧桂英、艾初玲、張順軍、丁志叢等老師和部分學生聆聽了此次講座。
講座伊始,主持人李勝清教授對楊向榮教授做了簡單介紹,并代表全體師生對楊向榮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與誠摯的感謝。據悉,楊教授的本科和研究生就讀于2003网站太阳集团,當李勝清教授談到這一點時,滿臉的贊賞與驕傲。随後,在熱烈的掌聲中,楊教授開始了他的講座。楊教授圍繞“什麼是藝術”與“何時為藝術”兩個話題,對藝術觀念的現代轉型及其批判性反思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引起到場老師與學生的熱烈反響。
講座中,楊向榮教授始終帶着笑臉,以輕松幽默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他首先用著名的《噴泉》事件和杜尚的“反藝術”作品,向聽衆闡釋藝術定義的當下困境和藝術觀念的現代轉型。他認為藝術觀念正面臨從審美功能性定義到制度慣例性定義的轉型,這表現在藝術的認定不再由其内在的審美屬性決定,而是由外在的慣例和體制決定。他說:“‘什麼是藝術’表征了對藝術本質的審美功能規定,這是一種康德意義上的藝術讨論;而‘何時為藝術’表征了對藝術本質的慣例或制度規定,這是迪基或貝克爾意義上的藝術讨論。這種轉變其實是一種對藝術提問方式的改變。”他運用大量中外美術名作,形象地将傳統藝術的認定與現代藝術的認定進行對比,并對藝術觀念的轉型作了具體的闡述,得出了從美的藝術到慣例藝術,是對傳統藝術的終結,也是現代藝術面臨觀念轉型在實踐與理論上的回應或反應的結論。
在講座提問讨論階段,17級漢語言文學六班陳餘羞月針對當下網絡的治安措施和現代人不容批判的審美觀念等問題向楊教授請教。楊教授解答道:“就像藝術何以為藝術,它是在特定的體制下、環境下形成的,我們的關注點應該更多地放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能做什麼。”最後,李勝清教授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精辟總結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圓滿結束了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