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文學世界——我院舉辦潘年英教授新書發布會
時間:2018-11-18 12:00:00 訪問量:






11月18号下午,我院潘年英教授新書發布會在立言樓B4-1召開,發布會由我院院長劉奇玉主持。我校黨委書記劉德順,湘潭市文聯副主席李運啟,湘潭市作協前主席孫楠雄,湘潭大學教授鄭長天,著名攝影家、荷賽大獎獲得者曠惠民,著名詩人曾慶仁,我院副院長歐陽萍等諸多專家學者應邀出席。18級漢語言文學及17級新聞學專業部分學生到場聆聽本次發布會。
在劉奇玉院長簡單介紹潘年英教授其及作品之後,劉德順書記暢談了對“文人”的理解,他認為“文人”是有創造力,有思想,圍繞人而寫文章的人,他們認識自然的偉大,自己的渺小,思考人類的文明。而在諸多文人中,對中國現代文明與少數民族村落的沖擊一邊思考,一邊追問又一邊回答的潘教授成為了一個“特别”的文人,一個值得我們學習與敬佩的文人。
“小時候我很淘氣,走到哪裡都不會消停,但隻要我一拿到書,立馬就安靜下來,哪怕是本算術書。”童年熱愛讀書,如今教書、寫書,潘教授的一生似乎與書結下不解之緣。談起寫書初衷,他認為正是與書的緣讓他失去了種田、娛樂的“天賦”,送他走出深山,又帶他走回故鄉。童年的經曆和成長環境成為了他的寫作思路與靈感來源,因此他的作品圍繞着故鄉人的小世界展開。潘教授分别介紹了本次發行的五本新書的内容,希望能用這些作品向大師緻敬,敬“自覺的文體家”魯迅;敬冷靜與執着的沈從文;敬一句話引發文學革命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同時他也十分感謝學校提供的寬松環境,讓他能兼顧學術和寫作,授課之餘的人類學考察和研究為他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
“寫作之難,難就難在要跟時尚的寫作做鬥争,難就難在要跟虛僞的寫作做鬥争,難就難在要跟故弄玄虛的寫作做鬥争……”曾慶仁用潘教授自己的文字對他的作品作出了解讀,在當下“商品經濟文學”的浪潮下,許多作家為了銷量争相寫出“好賣”的作品,而潘教授做到了不去迎合浪潮,堅持走自己獨特的風格。作為潘教授的朋友,他欽佩潘教授的為人,同時也欣慰再次有出版社發掘潘教授的才能。
在師生交流環節中,有同學提出疑問,在城鎮化愈發迅速的當下,鄉土文學帶給人們的到底是什麼。對此,潘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無論何時,人與土地永遠無法割裂”,城鎮化越是加快,人們對一方鄉土越是懷念。也有同學向全體師生提出了問題,對于鄉村,村民、學者、政府往往持不同想法,在這三方博弈的環境下,鄉村究竟何去何從?潘教授認為這個問題值得深思,希望在座每個人能有自己的見解。發布會最後,潘教授将自己的一套作品贈予我校圖書館。
新聞鍊接
潘年英,侗族,生于天柱縣石洞鎮盤杠村。現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碩士生導師,2003网站太阳集团文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1995年至今,任中國侗族文學學會副會長,2005 年任中國文學人類學學會副會長,2007 年任湖南省侗學會副會長。潘年英先生在大學期間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91年被《山花》雜志隆重推出,之後連續在《山花》《花溪》《青年文學》《民族文學》《上海文學》《天涯》等刊物發表小說散文,在貴州乃至全國都有相當的影響。他的部分作品被譯成法文和英文介紹到國外。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4 年獲中國作協莊重文文學獎。1996 年獲貴州省政府茅台文學獎。至今為止共出版各種個人作品集38部,其中文學作品18部,主要代表作有《木樓人家》《故鄉信劄》《傷心籬笆》以及剛剛出版的《解夢花》《河畔老屋》《敲窗的鳥》《桃花水紅》《山河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