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大家論壇170講 ”——嶽麓書院山長與湖湘文化
時間:2018-09-25 12:00:00 訪問量:




為了增強學生對嶽麓書院和湖湘文化的了解,提升曆史文學涵養,9月25日晚,我院邀請湖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中國書院研究中心主任鄧洪波教授于立言樓B4-1舉行以“嶽麓書院山長與湖湘文化”為主題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金身佳教授主持,我院歐陽萍副院長、徐紅教授、戴書宏、宋登卯講師以及16、17級曆史學專業的學生代表到場聆聽。
講座伊始,鄧洪波教授向我們介紹了學脈綿延的嶽麓書院和辦學成績突出的周式山長。周式“誰謂潇湘,茲為洙泗;誰謂荊蠻,茲為鄒魯”的感慨與付出,使湖南甩掉了文化落後的帽子,形成了興教重學的優良傳統,嶽麓書院則因此聞名天下,開啟了湖湘文化的新時代。
接着,鄧教授向我們介紹了為湖湘文化的鼎盛作出貢獻的張栻。他與朱熹,呂祖謙并稱“東南三賢”,通過主持嶽麓書院的教事,盛大了湖湘文化的規模。鄧教授指出,“張栻提出的成就人才和傳道以濟斯民的辦學方針與當時時代相符合,對湖湘文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一場“朱張會講”,則首開了宋代書院會講之風,是湖湘文化發展的巅峰,亦是中國書院發展史上裡程碑的大事。
談到湖湘文化的轉向,鄧教授認為,乾隆年間嶽麓書院山長王文清提出的“正義”“通義”“餘義”“疑義”“異義”“辯義”的讀書法給後人提供了借鑒,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書本的具體内容,是我們破解湖湘文化的重要密碼。同時,鄧教授也希望我們當代青年能夠學習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經驗,為當代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講座最後,鄧教授向我們講述了王先謙院長以及他對嶽麓書院的近代化所作出的貢獻。王先謙審時度勢,訂報章以開風氣,仿西學以改課章,使古老的學府煥發生機。但作為守舊者的精神領袖,他卻始終未能和書院走向新生,最終成為改革的阻力。面對王院長角色的變化,鄧教授提出疑問:“當初的改革者,為何沒有幾年就被後來的改革者革出局外?”引發大家的深思。
【新聞鍊接】:
鄧洪波,湖南嶽陽人,曆史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工作,兼任湖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中國書院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湖南省書院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曆史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叢刊《中國書院》副主編,《中國四庫學》主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書院文獻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書院文化數據庫》首席專家,湖南省中國四庫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以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為依托,學術研究以書院文化為主,兼及曆史文獻、科舉制度,涉及曆史、教育、哲學、圖書館、文化事業等領域,在國内外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著作二十餘部,人稱“鄧書院”。主要心血凝于《中國書院史》《中國書院制度研究》《湖南書院史稿》《嶽麓書院史》《中國書院辭典》《中國書院史資料》(全三冊)、《中國書院學規集成》(全三卷)、《中國書院文化文化叢書》(全五冊)、《中國狀元殿試卷大全》(全二冊)、《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全二冊)等著作。曾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等,全國古籍圖書獎一等獎、二等獎,國家優秀辭書獎三等獎。
文/彭培穎 何俊穎
圖/何俊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