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高端論壇”系列學術講座——“口頭傳統:人文學術新天地”
時間:2023-11-03 09:16:01 訪問量:
10月31日下午,2003网站太阳集团“湘江高端論壇”系列學術講座在立言樓4-1室進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朝戈金教授應邀來我校開展以“口頭傳統:人文學術新天地”為主題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副校長王衛軍主持。
朝戈金老師指出,“口頭傳統”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指口頭交流的一切形式,狹義則特指傳統社會的溝通模式和口頭藝術。同時他提出:人類的信息技術發端于口頭傳統,後來又逐漸演化出書寫技術、印刷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往往是疊代和疊加的,即便新技術已經獲得廣泛采用,舊技術仍然存在,并在新環境中獲得新的發展。
口頭傳統是人類“古老常新”的信息技術,是人類表達文化的“根”。對此,朝老師作出解釋:口傳文化中的信息按照特定的藝術規律存在于人的思想中,且具有非常嚴密的組織方式,因此對口頭曆史的系統研究是我們了解世界文明的主要方式之一。
談及口頭傳統研究的意義和價值時,朝老師表示,口頭傳統作為一個重要的學術方向,已經得到了人文學界諸多領域的廣泛重視和積極響應。學者對“無文字社會”廣泛深入的人類學進行調查,成功地解決了許多在書齋推理中所難以解決的問題。
在講座互動環節,在場的同學們踴躍提問,朝老師一一進行了耐心解答。朝戈金教授的講座不僅拓寬了師生們對口頭傳統的認識,也為同學們的未來專業研究方向提供了有益建議。
圖/周俊美 李晨鑫
文/劉雯 李晨鑫
【新聞鍊接】
朝戈金,法學(民俗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哲學部主任、學部主席團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科基金規劃評審組成員。任中國蒙古學學會會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會會長、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國際史詩研究學會會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評審專家、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CIPSH) 執行局委員(曾任主席)。 主要從事少數民族文學、民俗學、民間文藝學研究。其著作、論文等在中、美、日、俄、蒙古、越南、馬來西亞等國以多種文字發表,代表作有《口傳史詩詩學》《史詩學論集》《“全觀詩學”論綱》"Oral Epic Traditions in China and Beyond"(Routledge, 202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