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其他> 學術園地

瑤族文化的象征性表述

---瑤族《盤王大歌》的文化考察
作者:陳敬勝 陳霞

摘 要:瑤族《盤王大歌》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内容包括瑤族先民的自然觀,人類起源學說,瑤族的産生、婚戀及遷徙的曆史。涵蓋了文學、史學、哲學、民族學等門類學科,可堪稱為瑤族人民的百科全書,《盤王大歌》也是對瑤族特定的生态環境、社會環境的反映,是本民族智慧和文化如生命意識、婚姻制度、文化結構的的象征性表達。

關鍵詞:瑤族文化 ;《盤王大歌》;象征; 文化考察

瑤族是個古老的民族,瑤族先民早在遠古時代就登上了曆史舞台。據專家們考察他們的祖先是遠古時代傳說中與黃帝、炎帝在涿鹿開戰的九黎蚩尤,現在都還是過山瑤族的自稱,他們曾經居住在黃河平原,過着農耕的生活。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瑤族先民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瑤族史詩《盤王大歌》就是其中的典型形态之一。《盤王大歌》主要通過口耳相傳的形式流傳于湘南、粵北、桂東等瑤族集聚區,其内容包括瑤族先民的自然觀,人類起源學說,瑤族的産生、婚戀、創業及遷徙的曆史。涵蓋了文學、史學、哲學、民族學等門類學科,可堪稱為瑤族人民的百科全書

《盤王大歌》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曆史的長河中,其幾經瑤族土著文人的口頭藝術加工而具有了多種藝術表現形态,有18段、24段、36段本,等多種版本。盡管其版本衆多,但其母題結構和基本哲學思想沒有改變,都是對特定的生态環境、社會環境的反映,是本民族生存智慧的形象表達和象征性表述。

一、洪水神話:生命意識的象征

《盤王大歌》的開篇遠古天地人間就叙述了伏羲兄妹在滔天洪水毀滅世界後再造人類的故事。伏羲兄妹總是随着洪水的出現而出現,《盤王大歌》裡面凡有伏羲兄妹出現的地方就有洪水發生。洪水再生型神話是 一個世界性的神話母題,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都有類似的神話。《聖經》中諾亞方舟的故事即屬于這一類型 ,近來有學者考證諾亞方舟的洪水型人類再生神話又源于古巴比倫史詩《吉爾伽美什》。古希臘神話中的皮拉和丢卡利翁,《聖經》中的諾《古蘭經》中的努哈以及印度的《吠陀》神話均屬于人類再生型的洪水故事。

在我國苗、白、畲 、傣、毛南族等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都普遍存在類似伏羲兄妹型的洪水再生型神話,其情節也大同小異。雲南彜族神話說:洪水泛濫時,世上的人都淹死了,隻剩下阿蔔笃慕兄妹兩。兄妹隻好成婚,繁衍出人煙

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洪水神話,這應該是有所憑依的。神話不是曆史,但從本質上說,神話又是真實的曆史。不過,這個真實,不是具體的神話人物、神話故事的真實,而是這些表象背後隐藏着本質的真實。在原始時期,洪水是人類遇到的最大的自然災害, 洪水所顯示的災難力量,必然會引發原始初民對自然災害的思考。由于當時的生産力水平較低,對自然的依賴性較強,人們無法解釋這種自然現象,因此原始人就開始從自身尋找原因,進而對我從哪裡來?世界本源是什麼?等世界本源性問題進行執着探索和反思。原始初民形象思維發達,抽象思維滞後,他們善于用象征思維思考人類自身和所處環境産生的現象。洪水神話或許就是原始初民對遙遠洪荒時代可怕夢魇的朦胧記憶,是一種神秘的文化符号。正如列維布留爾所言:任何實在的都是神秘的,因而任何知覺也是神秘的。 在《盤王大歌》裡,洪水過後是生命的重新勃發,洪水既是生命的毀滅者也是生命的再生者。洪水也就具有了隐喻象征功能,它象征着孕育生命的女性,是它孕育了包括人類生命在内的宇宙萬物。在瑤族民間是帶靈性的、神秘的物質,各種祭祀活動的祭壇上都少不了它,人遇厄運求助法師時,法師總是用符水為其祛鬽驅邪呵護脆弱的生命,化解種種晦運。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縣梧州瑤族師公傳度儀式中的師公師男之所以能自如上下鋒利得可以齊整削紙的刀山,敢于赤裸雙腳在彤紅、熱氣灼人的火磚上拿着犁頭鐵來回走動而又毫發無損,據說原因就在于噴了可以呵護生命的符水。過去在瑤族社區,醫術高超的瑤醫為病人治病,不開刀不用藥,一碗泉水就可以到病除,在這裡就等同于治病救人的藥了。

在中外古典文獻中,以水象征生命隐喻女性的例子較為常見。賈寶玉一句女人是水做的,讓人浮想聯翩,把水與女性聯系在一起。在《紅樓夢》的神話體系裡,女人就是水變的,林黛玉就是由一株绛珠草承接甘露化育而成。中國古代比較有名的神話大都與水與女性有關,如《白蛇傳》中水漫金山的是白娘子,《牛郎織女》中阻攔織女與心愛之人相約的是河漢水。哭倒長城的是癡女孟姜女的淚水。漢水女神、湘君、湘夫人、河神宓妃等無一不與水緊密相連。《文選洛神》注: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洛水,遂為河神。《烈女傳》記載:二妃死于湘江,俗謂之湘君。在屈原的筆下,水與女性在意義上完全融合在一起,如《楚辭湘夫人》所描述的那樣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女弱女弱兮秋風,洞庭兮木葉下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古希臘人稱水為“arche”,意為萬物之母。他們堅信水能産生聖靈,而産聖靈的水,就是原始女性。在天主教的儀式中,聖水盆就是子宮的象征,而聖母瑪利亞就是海之女神的通稱。以水喻女性隻是一種表成現象,其根本原因是一種對女性生殖能力的膜拜,對生育萬物的地姆神的崇拜,也是古人生命意識的象征。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就認為水是萬物之基,而神則是用水創造出萬物的精神。印度《梨俱吠陀》有水最初确實懷着胚胎,其中聚着宇宙間的一切天神,《性神話學》的作者羅科在分析梵語“yoni”(指的是女性的生殖器)一詞時指出其含有生命之始的意義。《管子水地》曾說水者何為?萬物之本源,諸生之宗室也。水者,地質之氣---萬物莫不以生提出了水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問題。彜族典籍《六祖史詩》中雲:人祖來自水,我祖水中生。 由此可見,水象征着生命自古已有,這是一種原始初民無意識的精神産物。

二、盤瓠傳說:原始婚姻的記憶

不管是瑤族自己的口述傳說如《盤王大歌》還是漢文獻資料如幹寶的《搜神記》都把瑤族的始祖與一條叫做盤瓠的神犬聯系了在一起。盤瓠的形象究竟是什麼?也是衆多瑤學研究者争論不休的一個話題。有的從實在論出發認為盤瓠是一個曆史人物,有的從虛幻論出發認為盤瓠是傳說中的神話人物,根本就不曾存在過。本文無意對此問題做出闡述。這些争論的存在本身就說明了盤瓠是一個多重意義的複合體,可以多視野多角度的進行解讀。盤瓠娶漢族皇帝的女兒為妻,生下自為夫婦的十二兄妹的故事是《盤王大歌》中反複出現的主題。因而婚親角度也是探讨盤瓠傳說的複合意義的一個理想切入點。關于瑤族先民的古老婚姻習俗,有人從盤瓠傳說中盤瓠娶高王之女三公主為妻,所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婦的傳說中推斷瑤族經曆了族外婚到族内婚最後發展為對偶婚的過程。其實不然,幹寶的《搜神記》是這樣記載盤瓠出生的:高辛氏,有老婦人居于王宮,得耳疾曆時。醫為挑治,出頂蟲,大如繭。婦人去後,置于瓠籬,覆之以盤,俄爾頂蟲乃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盤瓠’,遂畜之。老婦人是一個類型化概念泛指生育生命的母體,頂蟲就是她身上掉下的肉,也就是她所生,隻不過不是用女性的陰部所生而是用耳朵所生。按照原始思維的法則,局部可以代表全局,個别可以代表一般,女陰當然可以象征婦女。原始初民常以偏概全,用部分代替整體,從這個角度理解耳朵也可以指代女人的陰部,因此盤瓠也就是高辛氏的兒子了,他與三公主的婚姻也就是兄妹婚。

瑤族古代社會實行的是以族内婚為主的婚姻形式。幹寶在《晉紀》裡有蓋經三年,産子六男六女。盤瓠死後,自相配偶的說法,這是漢文獻史籍中關于瑤族婚姻的最早記錄,應該是具有可信性的,六男六女,自相配偶其實也就是族内婚的兄妹成婚形式。《盤王大歌》之洪水淹天篇也記述了瑤族的婚姻形态伏羲兄妹自相配,傳根接種人繁衍。松柏樹下結良緣,風傳花粉上妹身。花胎懷在妹身上,呱呱墜地不成人。以兄妹結婚為主的族内婚得到了進一步明确。瑤族民間文獻集成《評皇券牒》中有這樣的規定:準令十二姓王瑤子孫,自行嫁娶,不許與族外交婚”,“違者,幹罰蚊子作酢三甕,開元銅錢三百貫,無節竹三百根,糠粒金繩三丈,雞尿三鬥, 入官領納。強奪王瑤妻女, 罪不輕恕” “蚊子酢開元銅錢無節竹等都是不可能辦到或者是根本就不存在的物質,這是對族外婚的一種排斥和拒絕。瑤族族内婚在招郎入贅同姓通婚等習俗上有具體的體現。招郎入贅指的是男子可娶外族人為妻,但女子必須留在本族中,或與族人成婚,或招郎入贅本族。在湘南梧州瑤族居住區,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都還流行表兄妹優先結婚的婚俗。這都是瑤族實行族内婚的人類學證明材料。
瑤族是不斷遷徙的山地民族,他們的生存環境蟲獸多而人民少還不斷受到曆代統治者的壓迫與剿殺,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生存,隻有實行族内婚,才有利于本民族的繁衍,使十二姓瑤人有綿綿無窮之裔”,永遠保持民族血緣的純潔性,鞏固不同群落之間的聯系,強化族群間的血緣關系從而凝聚起族群力量,增強族群認同,以至于在與其他部落、族群的沖突中保持抗衡,求得生存。芬蘭著名人類學家E•A•韋斯特馬克在分析堂妹結婚和交表婚等族内婚習俗存在的原因時說:在馬達加斯加,堂兄妹聯姻的事極為平常。人們把這種結合看作是使家産不至外流的最好辦法。人們還把這種近親聯姻稱之為洛瓦齊米芬德拉意即家産不外流此外E•A•韋斯特馬克還從社會環境中去追尋交表婚的原因,他認為:交表婚的目的可能是要将親屬凝聚起來。” E•A•韋斯特馬克的看法無疑是正确的。

三、渡海神話:瑤族文化的規約

族群是一個共同體,内部成員堅信他們共享的曆史、文化或族源,而這種共享的載體并非曆史本身,而是他們共同擁有的文化記憶。《盤王大歌》所記錄的盤瓠傳說把瑤族族群與一個英雄的祖先--漢族皇帝的驸馬,一個有功于國家的英雄聯系了起來。渡海傳說則進一步強化了盤王(盤瓠)在瑤族中的地位。在渡海傳說裡面,盤王(盤瓠)由瑤族的始祖神演變為了救世主。在瑤族面臨着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盤王(盤瓠)變成了法力無邊的天神和救世主。他拯救了整個族群子孫,給了他的後裔以再生的機會,因而,盤瓠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和加強,盤王始祖随身帶,木本水源不可忘,盤王始祖的觀念已經在瑤族各支系紮下了根。

渡海神話在瑤族的内心,是超時代的永遠也抹不掉的烙印。它象征着曆經遷徙的磨曆和渡海的艱辛後,瑤族從肉體到心靈到民族性格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禮, 由幼稚而至成熟。于是,在他們的眼裡不再有省與省, 國與國的邊界,到處都是瑤族的世界正如瑤族内部《過山榜》所言,十二姓瑤人本是一家正是樹開千枝,如木皆本乎根,如水之分家,萬派本乎源1

日本瑤族研究學者竹村卓二在談到渡海神話的意義時說:渡海神話在瑤族的内心世界,是超時代的永遠抹不掉的烙印。它反映了瑤族特定的過山系集團對在實際中經受的民族災難的回憶。這個災難的真實情況,就是對漢族政治權力的抵抗,遭受挫折,并繼續受過殘酷的壓迫。有時用旱災這種借喻方法,來暗示他們的災難。”2

渡海神話不僅給瑤族各支系實現族群認同增添了精神紐帶,還對瑤族的傳統文化進行了規約。由渡海神話演變而來的瑤族祭祀儀式---還盤王願,在一定程度上擔當了為瑤族立法的功能。每年農曆十月十六日瑤族人要過盤王節,行祭祀,跳盤王長鼓舞,唱《盤王大歌》。這種祭祀本質上是瑤族統一的酬恩儀式。在儀式中瑤族族群通過神聖與世俗的聯動,整個參與者的心靈得到淨化,族群意識得以升華。千百年來瑤族人民雖然在遷徙中變得分散,是一種大分散,小聚落的社會結構形式,但他們憑借盤瓠神話、渡海神話而在内心中凝聚起一種民族的精神寄托。這些傳說共同表現了對本民族某一重要曆史時刻的追思,其所隐含的文化意義,闡釋着本民族的情感經驗,寄托着整個民族的期待體現了一種民族精神和曆史責任感。

文學與文化自古以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印證,互相包容,互為促進。《盤王大歌》作為神話的史詩有其文學性的一面,作為文化的民族志又有其文化真實的一面。隐喻、象征等文學修辭手段是連接文學的《盤王大歌》與文化的《盤王大歌》的橋梁和紐帶。因此《盤王大歌》既是文學的也是文化的,既是藝術形象的表達又是象征性的文化表述。

參考文獻:
1
、黃钰:《評皇劵碟集編》,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8年版。
2
、《過山榜》編輯組編:《瑤族〈過山榜〉選編》,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3
、奉恒高等編:《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 2007年版。
4
、鄭德宏、李本高編:《盤王大歌》,嶽麓書社 1988年出版。
5
、楊昌國:《符号與象征---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7年版。
6
、李祥紅:《江華瑤族》,民族出版社 2005年版。
7
、萬建中:《傳說記憶與族群認同---以盤瓠傳說為考察對象》,《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8
、彭兆榮 《實踐與曆史與想象之間---客家族群認同與甯化石壁公祭儀式》,《思想戰線》2001年第1期。
9
、彭兆榮 《瑤漢盤瓠神話---儀式叙事中的曆史記憶》,《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The Symbolic Expression of Yao’s Culture
---- The culture investigation of Yao’s Panwang Chorus
Chen JingSheng chenxia
(HuNan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HuNan 411201,China)

Abstract: Yao’s Panwang Chorus, forming in the Wei, J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includes Yao’s ancestor’s view of nature
the theory of human’s origin, the history of Yao’s birth, marriage and migration. It covers literature, history, philosophy, ethnology and other subjects, which is the Yao’s encyclopedia. It also reflects the unique ecolog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t is the symbolic expression of Yao’s intelligence and culture like life consciousness, marriage system and cultural structure.
Key words: Yao’s culture, Panwang Chorus, symbol, cultural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