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我院組織學生觀看“湖南省高校大學生成長大講堂”第六期線上講座,本次講座以“什麼是真正的愛”為主題,由上海外國語大學陳赢博士主講,她圍繞親身譯著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展開講解。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一本拟人化視角的心理學著作,該書借助《柳林風聲》的故事主角蛤蟆先生,講述了它接受心理咨詢的故事。通過陷入抑郁的蛤蟆先生與心理咨詢師蒼鹭的互動,探讨童年經曆對人格産生的影響,并闡釋如何在心理上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成為自信而又獨立的人。
陳赢在對蛤蟆先生的探讨中,揭示了它身處抑郁狀态的原因:長期以來,蛤蟆先生要麼處于一味追求順從和适應他人想法的“兒童自我狀态”,要麼處于對他人或自己求全責備的“父母自我狀态”,卻很少處在一個理性看待自我的“成人狀态”,無法清晰地認識到自我的優點和缺陷,從而陷入一種低沉的情感困境。
許多處于心理焦慮狀态的大學生,與蛤蟆先生一樣,受心理、生理等方面問題的影響,面臨巨大的困境,需要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陳赢在解釋書名時,講述了自己翻譯這本書的初心:向所有像蛤蟆先生一樣沮喪無助的人予以幫助。

陳赢表示,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成長中原生家庭的羁絆往往會對自身的發展産生很大的影響。無論是自我價值認識的缺失,還是對未來發展道路的迷茫,都是構成自我心理困境的要素。正如書中的蒼鹭醫生對蛤蟆先生指出的那樣:“沒有人能讓你不快樂,是你自己選擇了不快樂。作為成年人,理應為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從中體會到自己的力量。”
文/王錦鵬
圖/心健部
一審:張帆
二審:李濤
三審:羅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