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大家談】第126講:讀懂蘇東坡——走進詩詞中的瑰麗世界
時間:2017-04-21 12:00:00 訪問量:



講座伊始,木齋教授表示将從三個方面展開講座内容:蘇轼的神奇人生與審美人生、讀懂東坡詩、讀懂東坡詞。在蘇東坡的審美人生方面,木齋先生認為,蘇轼提供了如何使儒家的進取和佛家的退避批判地結合統一的範例,提供了比歸隐更高一層次的批判現實的道路。後來文人的思想脈絡,都是東坡思想及人生道路的繼承和發展。木齋先生分别從四個方面進行歸納,一是蘇轼的出世精神和入世的事業;二是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地方所代表的人生階段的苦難造就了蘇轼;三是蘇轼之詩是助人走出人生迷霧的一支魔杖,能讓人從中體會到其健康的人生哲學;四是東坡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可概括為野性,是精神上的天人合一。“功利是人類最為原始的階段,而審美是人類的終極境界”,他強調,“重新學習審美人生在當代有重要的意義,能在喧嚣的人生中尋找人生方式。”
随後,木齋教授通過幾個有趣的小故事講述了東坡的神奇人生,讓大家對蘇東坡有了更加立體的認識。談及東坡的詩,木齋教授表示,蘇轼以文為詩,因而人們對其也充滿了矛盾的情感,但詩詞無不浸入了他的才學。他開拓了盛唐詩歌代表的古典時期之後新的寫作方式,這也證明了他是新時代的奠基人。在詞方面,蘇轼以詩為詞,打破了詞的傳統限制,成為了豪放詞的主要代表人物。蘇轼幕下曾評過蘇轼的詞:“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闆,唱‘大江東去’。”但這并不意味着他的詞僅僅停留在豪放風格上,反而他的詞的豪放與婉約是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共同形成了蘇轼詞的曠達,富含理趣的特點。
現場提問環節中,針對同學提出的關于如何“颠覆”的問題,木齋教授結合了自己的經驗,給出了解答:“學術是自由之精神,但不能為了颠覆而颠覆。首先,不要有故作高明之;其次,創造都是痛苦的研究過程,但要有勇氣面對現實、勇于研究。”
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聽罷講座的王穎同學感受頗深:“聽了講座,我對蘇轼傳奇的一生有了更深的體會。他的達觀精神、積極的人生方式告訴我們要正視困難。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令人佩服的人生境界、優秀的詩詞作品讓我想要去學習和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