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2020年教學研究論文一覽表
時間:2021-03-15 09:15:00 訪問量:
序号 |
論文名稱 |
作者(*) |
本科生 |
發表時間 |
發表刊物 |
1 |
《趙氏孤兒》與《八義記》之比較研究 |
李躍忠 |
劉丹 (15級潇湘) |
2020(2) |
佳木斯大學學報 |
2 |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湖南影戲卷) |
李躍忠 |
鐘妮(16級潇湘)參編 |
2019年12月 |
中國文聯出版社 |
3 |
民間文學融入中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
李躍忠 (2/2,研究生為第一作者) |
蔡浪 (14級本部,現為研究生) |
2020年8月28日第六版 |
文藝報 |
4 |
大學生網絡借貸現狀及風險防控機制 |
秦世瓊(第1作者) |
彭潔; 智若蕙(17漢語言文學) |
2020年1月 |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
5 |
論魯迅小說中邪惡身體的書寫 |
秦世瓊(4/4) |
張錦 |
2020(7) |
名作欣賞 |
6 |
“鍵盤俠”的言論規引研究 |
陳功(3/3) |
石逗;龐惠文(18新聞) |
2020年11月 |
科學與财富 |
7 |
鍵盤俠的言論自由問題研究——以規範來促成合理的自由 |
陳功(3/3) |
樊玉涵;史姝序(18級新聞2班) |
2020年9月 |
科學導報 |
8 |
《湘籍近現代人物研究》課程探究性學習之管窺 |
李惠康(1/2) |
2020年10月 |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
|
9 |
媒介生态學視域下我國傳媒産業集群發展研究 |
黃洪珍(1/2) |
吳傑(15級新聞1班) |
202004 |
《編輯之友》CSSCI |
10 |
人工智能技術在經典影視劇修複中的作用 |
王超群 (1/2) |
劉鑫(18級戲影研究生) |
2020(01) |
現代電影技術 |
11 |
新聞仿真技術在高校新聞傳播學教育領域的運用 |
王超群 |
2020(01) |
教育傳媒研究 |
|
12 |
短視頻對網紅城市形象構建的研究——以長沙市形象發展為例 |
王超群 (2/2) |
於婉璐(16級新聞) |
2020(01) |
北方傳媒研究 |
13 |
用戶體驗視角下的音頻知識付費平台主要缺陷與應對策略研究 |
王超群 (4/4) |
伍園園,趙田歌,馮傑勳(17級新聞) |
2020(04) |
聲屏世界 |
14 |
主旋律紀錄片的年輕化表達——以《我的青春在絲路》為例 |
王超群 (2/2) |
王晶彤(17級新聞) |
2020(03) |
新聞世界 |
15 |
智媒背景下媒介倫理研究的現狀、問題與路徑探析 |
王超群 |
2020(02) |
淮南師範學院學報 |
|
16 |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電影的類型演變及創新發展 |
王超群 (2/2) |
張捷(18級潇湘新聞) |
2020(08) |
西部廣播電視 |
17 |
智能媒體時代芒果TV的媒介融合發展戰略探析 |
王超群 (1/2) |
陳倩(18級新聞) |
2020(04) |
視聽界 |
18 |
社交媒體體育賽事直播的現狀、影響與未來走向 |
王超群 (2/2) |
段金梅(18級潇湘新聞) |
2020(09) |
記者搖籃 |
19 |
基于政策工具與政策目标雙重視角的我國網絡視聽産業政策分析 |
王超群 (2/2) |
王晶彤(17級新聞) |
2020(02) |
科技廣場 |
20 |
新聞傳播學考研類微信公衆号的運營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 |
王超群 (2/2) |
曹佳玉(17級潇湘新聞) |
2020(11) |
視聽 |
21 |
作為說書式“叙述者”的教師——論高校文學史課堂叙事化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功能 |
劉郁琪(1/1) |
2020(2) |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
|
22 |
先驗的想象:教科書塑造國家形象的路徑分析 |
李學(1/1) |
2020(04) |
教育科學CSSCI刊物 |
|
23 |
分區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理念、問題及路徑 |
李學(1/2) |
2020(03) |
武陵學刊 |
|
24 |
整本書閱讀:熱點、趨勢與展望 |
李學(2/2) |
龍霞飛 |
2020(01) |
廣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 |
25 |
論學科教學論研究的實踐向度 |
李學(1/2) |
2020(06) |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
|
26 |
論複活節的雙重涵義及其節俗文化意旨 |
王奕祯(1/1) |
2020(17) |
今古文創 |
|
27 |
淺論貴州納雍喪俗文化 |
王奕祯(2/2) |
周翠霞(2014級漢語言文學本部本科生,現為2019級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生) |
2020(17) |
文教資料 |
28 |
試論中西鬼節的節俗文化内涵及傳播發展現狀 |
王奕祯(2/2) |
張浩 |
2020(05) |
文化與傳播 |
29 |
邊緣話語的狂歡:我國當代語文教育的個體性言說 |
王超(1/1) |
2020(02) |
2003网站太阳集团(社會科學版)(CSSCI來源期刊)(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
|
30 |
學以緻用:人工智能時代的暗知識及其對傳統學習模式的超越 |
王超(2/2,通訊作者) |
2020(02) |
現代大學教育(CSSCI來源期刊)(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
|
31 |
論知識社會學視域下課程知識的“社會建構” |
王超(1/1) |
2020(03) |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
32 |
蝙蝠意蘊流變與中西方動物文化新探 |
餘霞(2/2) |
何冰 |
2019年11月 |
社會科學 |
33 |
陌生化理論在高中文學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
胡紅梅(1/2) |
2020(17) |
文教資料 |
|
34 |
傳統人文學科“師生同創 授受并重”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
胡紅梅(1/1) |
2020(06) |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
|
35 |
論郭小川長篇叙事詩及心靈信仰的複調藝術 |
梁小娟(2/2) |
孫佳媛 |
2020(05) |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
36 |
隐性傳銷視角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研究 |
梁小娟 |
李明鑫 |
2020(15) |
青年生活 |
37 |
身體與政治的複雜糾葛——重讀《紅豆》 |
梁小娟 |
張錦 |
2020(21) |
文藝生活 |
38 |
詞庫、詞法理論與小學語文詞彙教學 |
顔紅菊(1/2) |
2019(6) |
衡陽師範學院學報. |
|
39 |
《漢語拼音方案》的理論解讀與教學解讀 |
顔紅菊(1/2) |
2020(1) |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
|
40 |
網絡詞“姿勢”的語義泛化 |
顔紅菊(2/2) |
2020(3) |
懷化學院學報. |
|
41 |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參與教育扶貧的意義及路徑 |
李文浩(2/2) |
肖澳敏 |
2020(13) |
農村經濟與科技 |